殡仪馆是真正的生死课堂,毕业生能百分百就业
在这里,他们第一次经历了死亡,第一次为死者服务,第一次迎接和送行,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离去。 从他们踏入这个职业的那一刻起,他们就不断地研究生与死的命题,学习如何对待死亡,安慰生者,不断在死亡中体会“生”的意义。
正如一位殡葬行业人士所言:“越是面对生死,就越珍惜现在的生活。”
从入门到实践
“人的皮肤很薄,缝纫与硅胶模具不同。”
去殡仪馆实习后,凌查泉发现缝合尸体和缝合硅胶模具是完全不同的体验。
医用硅胶皮虽然是一层厚,但进针方便,一针即可刺入,对强度没有要求; 人体皮肤很薄,缝合时力度要轻; 皮下有脂肪,一根针就可以刺进去。 偶尔会有一些骨折。 有时,查泉灵也会将冰冻的尸体缝合起来。 经过长时间的冷冻,尸体脱水,死者的皮肤变得粗糙,摸起来像羊皮纸。
从大一开始,凌查泉就开始利用假期时间到各个殡仪馆实习。 就读于湖南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系。 作为一个女孩,她最初申请的是殡葬专业,因为她听说毕业生可以100%就业。 查全玲是跟着奶奶长大的。 她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。 她学的是殡葬,将来成为了一名殡葬承办人。 她的家人也没有反对。
↑受访者称凌查泉在殡仪馆工作
与凌查泉不同的是,目前是殡葬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刘佳却遭遇了来自家人的巨大阻力。 高考后,由于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差距太大,她一次又一次主动提出退学,直至彻底退学。 最后,在可选的专业专业中,她投身于殡葬专业。 她从殡葬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了这群人的未来和价值观。 刘佳觉得这个职业很酷,殡葬行业的人很勇敢,而且她是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。
但我的父母不同意。 他们觉得殡葬业“不吉利”。 刘佳根据就业率和个人喜好,努力了很长时间。 直到现在,她还觉得父母只是“被迫”接受她的选择。 “他们觉得女孩不应该这样做,但他们无法改变我的愿望。我告诉他们,如果我不学这个,我就什么也做不了。”刘佳说。
目前,全国仅有8所中高职院校开设殡葬专业。 刘佳就读的学校采取三年培养计划:大一重点学习一些通识课程和殡葬理论; 大二以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,包括人体整形技术、人体防腐技术、火葬原理与操作等; 在大三时,所有学生都必须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实习,为就业做准备。
对于大多数殡葬专业的学生来说,进入殡仪馆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生与死。
用仪式来安慰生活
“努力实现生者的愿望”
“那天我看到的尸体比我生命中前20年的尸体总和还要多。” 去殡仪馆实习的刘佳第一天就捡了6具尸体。
最初,他们接了一位看上去八十多岁的老妇人。 她的脸被帽子遮住了。 她的尸体被放置在厨房的一张小床上,“比宿舍里的单人床还窄”。 上面覆盖着一层老式的彩色床上用品。 刘佳听从了师傅的吩咐,将老人的遗体装进了裹尸袋,然后运上了专门的殡仪车。 当她用手托起瘦弱的身躯时,只感觉到裹尸布的触感和重量,“好像只有70多公斤重”。
刘嘉第一次接触尸体的时候,并没有刘嘉想象中的那么害怕,而是有些难过和难受。 尸体被抬走后,老人的家人将彩色被子扔进了垃圾桶。 “当时我觉得车祸去世的足球明星,生前与家人的关系再亲密,死后也会有隔阂,人们对死亡还是有忌讳的。”
“我们的专车从来没有停过,把这辆放下,马上去下一辆。”
对于殡葬从业者来说,除了运送尸体、处理死亡之外,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死亡仪式来安抚生者。
“努力满足生者的愿望,有时也是一种安慰。” 现就读大二的王艳曾在山东潍坊一家殡葬服务中心实习。 实习期间,她负责遗体火化和运送工作。 她曾经火化了一名两岁女孩的尸体。 小小的身体躺在火化炉的推板上,看上去像是睡着了。 汪言知道,这么小的尸体,火化后很难找到骨灰。 “但为了家人的思念,我们还是尽力找了几件,送给了她的家人。”
安抚生者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。 毕业后,茶泉岭正式成为县殡仪馆的防腐师和整形外科医生。 她曾对一名因事故死亡的男子的尸体进行缝合和整形手术。 由于卡车侧翻,他的身体严重受损。 他的身体从肋骨到髋骨都被炸裂,肺部暴露在胸外,双腿的膝盖和小腿骨都被震碎。 妻子看到这一切,伤心欲绝。 查泉岭想“尽力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丈夫身体”,于是她缝了5个小时,缝了160多针。 当查泉岭将完整的尸体交给死者家属时,“我的妻子看到后泪流满面,跪在地上向我们说谢谢。”
↑受访者称林查泉(右)在殡仪馆工作
弥合生与死之间的差距也需要正式的告别。 查泉岭曾举办过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。 死者是一名20岁男孩,在踢足球时不幸发生意外。
父母并不接受他的死,认为足球场是夺走儿子的罪魁祸首。 他们开始厌恶、厌恶关于足球的一切。 但他的儿子生前热爱足球。 为了不让一家人生活在仇恨和遗憾之中,查泉岭向他们提议,把殡仪馆布置得像足球场一样。
“他们一开始不同意车祸去世的足球明星,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接受。” 查泉岭回忆,在告别仪式上,男孩的骨灰被放在足球网下。 她用死者的语气写下了告别辞,讲述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以及与家人的告别,“整个仪式结束后,他的父母都松了口气。告别之后,他们就不会带着遗憾活下去了,他们的余生都充满仇恨。”
查泉岭认为,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。 只要认真地说再见,就不会后悔。 她曾经帮助一位因车祸去世的老太太做身体修复和化妆。 当时,奶奶刚刚去世,她因为工作没能及时赶回来,所以没有见到奶奶最后一面。 查泉岭在给老太婆清理身体的时候,不经意间刮破了老太婆手上厚厚的老茧。 她想起了奶奶,她也是农民,手上长满了老茧。 “我再也触摸不到那些手了,但在另一个时空我可以触摸到久违的手和茧。(葬礼)似乎就这样填补了我的遗憾。” 查泉灵说道。
实现人生的价值
“如果连死都不怕,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?”
“自从进入这个行业,我和家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。”查泉岭坦言。 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在身边,所以她和家人的关系从来不远也不近。 读大学的时候,她每个假期都会出去实习。 一方面,她想尽早进入这个行业,积累更多的经验,另一方面,她又想避免回家。
但正是因为“接近”了死亡,她才知道生命的可贵,更想珍惜身边的人。 入行以来,查泉岭每天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,见证各种各样的离开。 “有的人28岁就开始工作,有的人成为明星,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。” 凌查泉想到了一位受助者,一位28岁的年轻母亲,不幸因癌症去世。 最终,她留下了一个一岁的女儿和一个悲伤的丈夫。
她第一次感觉到,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。 当天工作结束后,查泉岭给父亲打电话,讲述了当天的经历和感想。 “我爸爸听了之后,第一句话不是‘你还有钱吗?你在外面过得怎么样?’而是告诉我,‘如果你不习惯,就回家去吧。’”新的一年。'”
和查泉灵一样,刘佳也在殡葬行业认识到了人生的价值。 她高考失利,家人对她所选择的专业不太接受,这让她一度郁闷,“感觉生死就是一口气的事情”。
但当她真正接触到死亡后车祸去世的足球明星,她开始思考人应该如何活得好。 实习期间,她捡起了一名因情绪和健康问题而自杀的死者。 “当她被从水里拉出来时,她的衣服都被撕破了,全身都湿透了,连裹尸袋都装不进去。” 刘佳 殡仪馆师傅给她冲洗尸体、梳理头发后,刘佳感到非常遗憾,“我不怕死,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?”
↑2019年3月27日,浙江金华,一群年轻人体验了“生命终结”的滋味。 图片来自东方IC
现在,刘佳想继续留在这个行业。 她打算先考专升本,然后留在殡仪馆工作。 越是面对生死,就越珍惜现在的生活,“做自己想做的事,走的时候就不会有遗憾”。
对于入行两年多的查泉凌来说,她认为如果可以的话,她会在去世前为自己举办一场“葬礼”,向朋友和家人郑重地告别。 她不想让他们太悲伤,她想告诉他们,死亡是生命中正常的一部分。
早在2019年,茶泉岭就签署了一份器官捐献自愿书,“如果我的遗体死后能有用就更好了,如果不能,那就撒在风里,撒在海里,随便埋了。” ” 丢掉也没关系。”
标签: 车祸去世的足球明星